谢子轩(1943~2012),佛山市高明区明城镇周田村人,1943年4月出生,1963年7月参加工作,1993年6月参加中国共产党,中学高级教师,广东省特级教师,全国教育系统劳动模范和全国先进工作者,曾任高明区荷城街道沛明实验小学副校长、佛山市小学数学教研会理事长、广东省教育学会小学数学教研会理事、中国教育学会数学教育研究发展中心会员。2004年8月退休,2012年11月病逝,享年69岁。
谢子轩从事教学工作41年来,爱岗敬业,辛勤耕耘,在平凡的工作岗位上,做出了不平凡的业绩,为党的教育事业作出了突出的贡献。从1979年起,谢子轩先后在明城镇上洞、云水、仁坑、鉴明等多个边远山区小学任教导处主任,潜心教研、教改,不断总结经验,摸索改革路子,1990年,他通过实践探索总结出《小学数学“三四三”课堂教学结构》教学模式,收到了明显的教育效果,实施这个模式后,学生数学成绩有了明显的提高。有一个数学平均分只有35.6分的班,他接教后,以“三四三”的教学模式精心培育,到毕业时,这个班的数学平均分达到80.8分,成为全镇小学数学成绩第一名。谢子轩创立的小学数学“三四三”课堂教学结构教学模式,影响全省,辐射全国,为全国首创,获1992年广东省教学优秀成果二等奖,被全国数学专家委员会评为二等奖。1993年1月和12月,他先后在《中国小学数学教育》上发表《注重培养学生阅读课本的习惯》和《结合教学内容进行思想品德教育》论文,获全国三等奖。1994年4月,他在《广东教学研究》发表《走改革之路》论文,获省教改成果展评二等奖。1994年9月,谢子轩调任沛明实验小学教导处主任、副校长后,在中央、省、佛山市等教育刊物上,先后发表多篇教改论文。他的一系列数学教学研究和改革成果,为教育事业的发展作出了积极贡献。
在教学岗位上,谢子轩一面孜孜不倦勤奋学习,以提高自身素质;一面不辞劳苦,以助人为己任。他克服重重困难,以坚强的毅力和不懈努力,完成了大专和本科课程的学习,为深化教研和教改打下了坚实的基础。每年寒暑假期,他坚持“人探亲朋我探书”的勤学精神,通读教材,修改教案,撰写教改论文。至1999年,先后撰写教研和教改论文、心得、述评等215篇,其中《素质教育与数学教学》、《浅谈数学“听、说、读、写”能力培养》、《竞争制、科学性、特色化》、《教给学生检验“十法”》等68篇教学论文先后在中央科教所、《广东教学研究》、《佛山教研》等杂志上发表,28篇获得各级奖励。在教期间,他先后辅导过50多位青年教师,悉心指导他们开展教学研究活动,受到领导和老师的称赞。他在《走改革之路》一书中,阐述了自己将一颗赤诚之心献给山区教育事业的历程,记述了改革的艰辛、曲折、光明以及取得成功的感受。他对教育总结出“四心”(爱心、专心、恒心、欢心)的经验和体会,曾向高明镇区中小学教师作过巡回报告。他热爱教育事业扎根山区的人生观,专心自学提高理论和素质的教育观,恒心教学改革的学生观,教改节节成功提高教学质量的欢心(质量观),事迹感人,并编入1993年佛山市、高明区教育专门文集,被评为广东省教科研优秀成果三等奖。
谢子轩在教育战线上几十年如一日辛勤耕耘,殚精竭虑,成效显著,贡献突出。1978~1992年,他每年评为镇、县先进教师。1993年,被评为高明县、佛山市劳动模范,南粤教书育人优秀教师特等奖,全国教育系统劳动模范。1994年评为广东省特级教师,1995年国务院授予全国先进工作者称号,受到江泽民主席、李鹏总理等国家领导人接见并合影留念。1996年国务院授予教育专家称号,享受政府特殊津贴,同年获高明市委、市政府重大贡献特等奖。谢子轩的突出贡献和业绩,被载入《中国专家大辞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