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工作总结
2013年度,我局认真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以及省、市、区有关会议精神,围绕中心、服务大局,加强档案馆“三个体系”建设,坚持史志编研精品意识,以务实高效的工作作风、积极进取的精神状态,不断推进档案史志事业实现自身新发展。
一、以“国家二级综合档案馆”新标准为指引,不断强化馆内各项基础工作。
1、进一步完善档案安全体系。完成档案库房地面除险加固和密集架扩容工作,消防系统维修改造到位,自动监控系统改造完善,库房环境自动调控系统安装完成,添置了部分特殊档案装具。档案保管保护硬件及设备的加强,为馆藏档案保管保护工作提供了更有力的保障。
2、进一步抓好档案资源体系建设。认真贯彻国家档案局9号令精神,完成《佛山市高明区档案馆收集档案范围实施细则》和《高明区档案馆接收名册》的修订工作,并经区委区府办印发执行。今年馆内应接收的全宗单位的档案已经全部接收,共接收名人档案1个共16件;收集了我区近几年重大活动档案7项共99件;整理地图档案11件、实物档案81件;接收教育局1984-2006年的照片档案共1869张;收集各机关单位的电子公文3063份、现行文件227份。
3、进一步抓好档案利用体系建设。严格按照《档案鉴定工作方案》、《档案开放鉴定标准》,对过去已经开放的所有档案重新按新标准新要求进行严格的审核。今年以来,对馆藏保管的(1983年前所有文书档案)重新鉴定,共计67个全宗单位约有 万条目录。继续强化档案利用工作,不断提升档案服务能力和水平,今年以来,共接待利用档案的人次达到728人次、利用档案888卷、1343件,无偿提供复印达到3053页,充分发挥档案在保障民生、改善民生中的基础性作用。
二、以依法治档为抓手,进一步加强档案服务和指导。
1、做好对全区档案年检工作的部署和对年检单位日常的业务指导。按档案工作发展要求增加了档案保密、档案数字化及数字档案馆系统的应用等考核内容,重点指导各单位做好档案的查密登记工作及使用数字档案馆系统。全区各单位年检抽查在9月下旬完成。
2、重视民生档案和专业档案的监督指导。落实国家档案局9号令,加大对各类民生档案的收集、管理和利用的指导力度。制定了《高明区档案馆2013年民生档案接收计划》、《高明区档案馆2013年二三机构档案接收计划》和《高明区档案馆2013-2017年民生档案接收计划和数字化计划》,发到相关单位;指导杨和镇林业站的集体林权改革档案的收集和整理;配合市档案局完成了《佛山市农产品质量安全档案管理办法》的初步编制;联同区农林渔局对更合镇鸿丽蔬菜种植有限公司进行调研,协助市档案局编制《种植类企业食品安全档案归档范围、保管期限及整理办法》,并指导鸿丽公司开展食品安全档案建档的试点工作。
3、抓好重点建设项目档案的指导和验收工作。指导并验收通过高明大道西岸路口立交建设工程、海螺公司专用码头和高明战备渡口平战结合码头加固改造工程。
4、推进我区新农村建设档案示范创建工作。继续推行村居档案集中整理辅导培训,推进村居档案目标管理升级工作,评审通过荷城街道的月明社区居委为省一级档案目标管理单位。
5、组织开展档案专兼职人员的业务培训。对中铁高明总包部举办的质量及档案资料管理培训班进行授课;分两期在区电大多媒体培训室举办了全区40多个单位的60多名档案员高明区数字档案馆系统使用培训。
6、加强档案宣传工作。以今年首次在全国范围开展的”6、9”国际档案日为契机,在佛山日报今日高明大版面制作刊登“身边的档案,社会的记忆”档案宣传主题栏目,向社会展示我区档案事业的发展成就,宣传档案法律法规,提高广大民众档案意识。
7、做好行政审批事项的管理工作。按照区审改办关于加快推进我市网上办事大厅建设工作的通知要求,完成了广东省网上办事大厅我局服务事项接入的配置工作。
三、以信息化建设为龙头,全力推进数字档案馆二期项目建设。
1、全面实施数字档案馆二期建设。按照2013年政府工作报告任务分工,全面铺开各镇(街)二级分中心建设和区直各立档单位数据迁移工作,完成区镇两级档案信息化管理系统建设任务。
2、稳步推进档案数字化工作。按年度计划完成馆藏档案75万页数字化工作任务;采取有效措施,积极推进区直单位室藏档案数字化工作,并争取到今年度财政资金的支持,将于年底前完成85万页区直单位民生档案数字化工作,为推进区直单位民生档案信息化、打造全区档案资源共享平台开了个好头。同时进一步规范了各单位电子公文、现行文件的收集和整理。
3、提前开展档案资源库项目建设计划工作。拟订区数字档案馆档案数据资源库项目建设方案,报区信息化建设办公室立项,以逐年推进实施的方式,积极争取将馆藏档案和部份区直部门民生档案数字化加工及数据标准化迁移工作纳入常态化工作范畴。
四、以信息安全为保障,切实推进文件档案信息安全规范化管理。
1、强化档案保密安全工作制度化。按规范梳理编制档案保密安全制度汇编,进一步明确领导责任和细化业务人员工作职责,确保档案信息安全责任落实到每个业务岗位和关口,对本单位工作人员强化档案归档移交,入库管理,数字化,档案解密、鉴定、开放及提供利用工作各项业务流程的规范化操作和管理。
2、加快馆藏档案查密工作。严格按照《馆藏涉密档案资料解密划控规范》等工作制度规定,加快做好以件为单位的馆藏文书档案解密划控和鉴定开放工作。至目前,已经完成了69个全宗的查密工作,查密档案总数8572卷、88226件,已完成查密数量占馆藏文书档案的68%,占馆藏档案总数30%。还有32%的文书档案(20个全宗单位)共计有2176卷、58442件的查密工作正在进行中,力争在年内全部完成 。
3、加强全区各单位的文件档案保密安全监督指导。对全区各立档单位及时制发数字档案馆保密安全操作指南;联合区保密局对各单位、各部门和镇(街)开展常规性文件档案信息安全督查,推进全区档案信息安全工作规范化管理。
五、以打造精品为基础,扎实开展党史、地方志编研工作。
1、党史编研取得优异成绩,高明《党史二卷》和《谭平山年谱解读》获全省党史优秀成果二等奖,在全省县(区)级党史部门名列前茅。
2、继续做好《高明区改革开放30年领导访谈录》领导采访工作。在去年基本完成对退休老领导的采访工作后,年初开始进行对在职领导的采访工作,并同步进行已经完成的采访记录的资料整理。
3、积极挖掘地方党史资源,组织力量编撰《粤中纵队与高明革命斗争史》和《陈汝棠传》两书,已完成编写审稿校对,正抓紧进行印刷招标工作,可确保年内出版发行。
4、配合区文体旅游局开展“三谭”史料搜集工作,全方位搜集和挖掘三位革命家在各个时期的各类文字、图片、声像和实物资料。
5、开展2013年鉴编撰工作。目前已进入印刷阶段,可确保年内出版发行。
6、做好开展资料年报工作。按照全省年报资料会议要求,部署开展全区资料年报工作。
7、加强地方志资源的征集工作。在全区范围收集得族谱、家谱等地情书籍16本。
8、抓好地情网的资料充实工作。年内上传了2010~2012年《高明年鉴》、 2008~2011年的《大事记》内容,以及新闻、其他内容一批,共150万字,开展读志用志和地情资源开发利用工作。
六、围绕中心,积极做好上级安排的其他工作
1、积极配合全区“创文”、“平安创建”等中心工作。发挥档案部门优势,派出档案专业人员,全程参与,精心指导,规范做好其中的档案整理和管理工作。
2、认真做好联点挂钩和扶贫开发工作。落实 “规划到户、责任到人”的扶贫开发措施,切实做好本局对口的区内、外扶贫村的扶贫开发和后续跟踪工作。
2013年我局各项工作按计划稳步推进,取得了较好成绩,但在工作推进过程中,也反映出一些问题,制约着我区档案工作的持续健康发展,亟待解决:一是档案干部队伍力量有待进一步加强;二是基层单位档案数字化工作进程有待进一步加快。
2014年工作计划
2014年我区档案史志工作的总体要求是: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紧紧围绕区委、区政府“推进产业转型、提升区域价值”的战略部署,以创新服务为手段,以绩效管理为抓手,努力推进全区档案史志事业实现新发展。
一、馆内各项基础工作有新进展
一是谋划推进新馆建设。从我区经济社会和档案史志自身长远发展需求着眼,统筹考虑档案文化大整合的规范性管理和一体化优质服务模式,进一步谋划推进档案新馆建设项目,逐步为从长远实现“五位一体”的功能和“多馆合一”的目标打牢基础。
二是进一步加强档案资源建设。确保馆内应接收的全宗单位的档案全部接收,推进电子目录、全文数据与纸质档案同步进馆,加大全区各类民生档案和各类载体的接收进馆力度,不断丰富馆藏结构。
三是继续强化档案开放鉴定和解密划控工作。严格按规定,对馆藏1984年后的文书档案做好开放鉴定工作,继续加快做好馆藏档案解密划控工作。
四是进一步加强档案利用服务工作。继续保持到馆、电话、传真、信函查档等多种便民服务形式;突出开展数字档案馆档案查询馆内利用系统的试运行工作,实现档案远程查询服务功能,以信息化手段为社会提供远程化、便捷化在线服务,充分发挥各类档案的价值。
二、档案监督指导服务有新提升
一是做好档案年检和档案目标管理到期复查单位的业务指导。常规性抓好年检单位档案工作的日常业务指导和2014年档案目标管理到期复查单位的业务指导。加强到期复查而未能通过的个别单位整改和复查。
二是抓好重点建设项目档案的跟踪指导和验收工作。密切与项目主管部门的沟通和联系,切实做好项目档案的业务指导和组织验收工作。
三是加强对民生档案和专业档案的监督指导。推进完善相关档案业务标准,建立和完善各项档案管理制度和服务制度,按时完成文件材料的归档,并指导有条件的部门率先开展民生档案的数字化工作。
四是继续推进村居档案的规范管理工作。继续推行村居档案集中整理制度,重点指导有条件的村委会和社区申报档案目标管理等级。
五是组织开展档案专兼职人员的业务培训。
三、档案信息化建设有新突破
一是全面推广数字档案馆应用工作。在我区数字档案馆综合应用系统基本建成的基础上,全面推广全区各立档单位的数字档案系统应用工作,实现各单位电子文档在线接收、及时归档和全区各单位历史电子数据集中规范统一归档。
二是适时开展档案远程查询利用服务窗口建设。按照上级相关部署,加强与行政服务中心的沟通协调,借助行政服务中心的综合对外窗口平台,面向社会,开展档案依申请远程查询利用服务工作。
三是稳步推进数字档案馆数据资源库建设项目。根据我区实际情况,按照总体规划、分期实施、逐年推进的原则,逐步解决民生档案全文数据库存量缺失问题,逐年推进馆藏档案和区直单位室藏档案的数字化,不断充实档案数据资源库,从而建立全区档案大规模的信息资源共享体系。2014年将积极争取财政资金,实施部分馆藏档案和区直部门部分民生档案的数字化加工和数据标准化工作。
四、档案信息安全有新举措
时刻绷紧档案信息保密安全这根弦,严格落实领导责任和细化业务人员工作职责,实施保密安全各环节的问责制度,不断强化《档案法》、《保密法》以及档案归档移交,入库管理,数字化,档案解密、鉴定、开放及提供利用工作各项业务流程的规范性操作和管理。同时,在开展常态化监督指导的基础上,采用绩效评价、年检通报、个别督办等多种方式,不断加强对各单位、各部门开展文件档案信息安全专项督查,切实抓好、抓实、抓牢档案信息安全防线。
五、史志编研有新成果
一是积极挖掘地方党史人物资源,全方位搜集整理谭天度人物资料,编写并力争出版《谭天度传》(暂名),完成对革命“三谭”的个人传记编撰,丰富“三谭革命事迹展览馆”的资料;二是争取区委区政府办的支持,继续进行《高明区改革开放30年领导访谈录》在职领导采访及编写工作;三是做好2014年高明年鉴编辑出版工作;四是开展读志用志和地情资源开发利用工作,继续做好历年出版的《高明年鉴》、《高明县志》及其他志书、地情书上传至地情网;五是积极开展地方志资料年报各项工作;六是做好家谱、族谱征集工作,不断丰富地方志资源。
佛山市高明区档案局
2013年12月3日